數字化轉型不是剛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新概念,它經歷了幾十年的沉淀,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隨著數字經濟的普及,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技術越來越成熟,不少企業都意識到,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是搶占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競爭力、鞏固自身行業地位的重要途徑。 對于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蘊含巨大價值,甚至能夠開啟一次時代變革。這預示著,一些企業的發展機遇已經到來,數字化轉型將成為這些企業實現效益增長、業務創新的法寶,同時也是衡量這些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如果企業無法適應時代變革,就很難獲得持續發展。因此,企業要跟上數字化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斷提升自己的應變能力。 然而,現在很多企業在進行數字化轉型時會遇到一些障礙和瓶頸,包括沒有從發展戰略層面制訂數字化轉型計劃、沒有相應的組織推動數字化轉型方案落地、各部門之間沒有就數字化轉型形成清晰的權責體系、缺少技術與軟硬件支撐等。 針對上述問題,本書給出了高效、完善的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數字化轉型的相關知識和技巧。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帶領讀者了解數字化轉型,包括數字化轉型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以及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支撐、戰略布局、發展規劃、創新產物等。幫助讀者對數字化轉型建立一個基本的認知,從而為企業選擇最合適的數字化轉型方案。 下篇講解了數字化轉型是如何為企業的各個模塊賦能的,模塊包括商業模式、組織管理、生產、營銷、供應鏈、采購、財務。幫助讀者深入了解企業的各模塊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方法及作用,從而對癥下藥,進行各模塊的數字化轉型,由點及面地實現整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希望讀者通過閱讀本書,能了解如何做好數字化轉型,也希望本書可以作為讀者進行數字轉型的工具和抓手。 非常感謝在本書寫作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各位朋友,感謝家人和朋友對我的支持。最后,我衷心地期待讀者在閱讀本書后,可以盡快使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由于學識所限,加之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著者
劉飛,獨立學者,專注于企業發展戰略、數字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型社會組織運營模式研究,對數字金融、智慧服務、智慧治理、產業智能轉型有深度的研究和實踐經驗,特別是在中國煙草、醫藥、農信等行業有成功案例,輔導國企和外資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戰略規劃、品牌整合,輔導先進制造企業智能轉型與升級,協助企業IPO和市值管理。
數字化時代引發了一場震撼人心的大變革—沒有及時轉型的傳統企業可能被淘汰,一些新企業乘著數字化浪潮,獲得迅猛發展。為了應對這場大變革,所有想“活”下來的企業都應該進行數字化轉型,但很多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不夠系統、深入,能夠順利完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希望本書能幫助企業順利進行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數智經濟與商業創新》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述了與數字化轉型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用方法,并詳細分析了華為、阿里巴巴、丹佛機場、寶潔集團等經典案例;下篇羅列了數字化為企業賦能的7個方面,包括商業模式、組織管理、生產、營銷、供應鏈、采購、財務,力圖讓讀者真正了解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和價值。
上篇 開啟數字化新階段 第1章 打開認知:正確理解數字化轉型 002 1.1 數字經濟時代已經來臨 003 1.1.1 什么是數字經濟 003 1.1.2 數字經濟=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005 1.1.3 數字經濟推動企業數字變革 007 1.1.4 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應對方法 009 1.2 數字化轉型勢不可當 011 1.2.1 信息化vs數字化vs智能化 011 1.2.2 為什么要進行數字化轉型 013 1.2.3 解讀數字化轉型現狀 015 1.3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的必經之路 016 1.3.1 什么時候應該做數字化轉型 016 1.3.2 數字化轉型牽頭者:董事會與CEO 018 1.3.3 華為的數字化轉型方案分析 020 第2章 技術支撐:數字化轉型必備技術 023 2.1 數字化轉型與大數據 024 2.1.1 什么是大數據 024 2.1.2 大數據是如何發揮價值的 025 2.1.3 建立數據庫,存儲并管理數據 026 2.2 數字化轉型與AI 027 2.2.1 AI的發展現狀與分類 028 2.2.2 應用場景:AI的商業化進程 030 2.2.3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AI戰略 031 2.3 數字化轉型與云計算 032 2.3.1 云計算迎來算法升級 032 2.3.2 業務上云成為標配 034 2.4 數字化轉型與物聯網 035 2.4.1 萬物互聯已經實現了嗎 035 2.4.2 物聯網平臺有什么作用 036 2.5 數字化轉型與區塊鏈 037 2.5.1 區塊鏈其實是一個分布式賬本 037 2.5.2 關鍵點:用區塊鏈解決信任問題 039 2.5.3 區塊鏈與供應鏈的“化學反應” 040 第3章 戰略布局:制定數字化轉型方案 041 3.1 常見的數字化轉型誤區 042 3.1.1 付出高成本才能實現數字化轉型 042 3.1.2 商業模式與數字化轉型無關 043 3.1.3 沒有專業人才也可以成功轉型 045 3.1.4 只會模仿即可,其他不重要 046 3.2 數字化轉型從戰略變革開始 047 3.2.1 為什么要數字化轉型 047 3.2.2 數字化轉型應該從戰略布局入手 048 3.2.3 整合外部資源,各方共建生態 050 3.3 如何制定數字化轉型方案 051 3.3.1 時刻關注用戶的需求 051 3.3.2 瞄準一個領域做單點突破 053 3.3.3 巧妙利用迭代思維 055 3.3.4 試錯是數字化轉型必經之路 057 第4章 發展規劃:數字化轉型五階段路線圖 059 4.1 第一階段:把基礎打扎實 060 4.1.1 領導者關注和推動數字化轉型 060 4.1.2 迭代式執行數字化轉型方案 061 4.1.3 丹佛機場:行李處理項目為什么沒成功 062 4.2 第二階段:瞄準單點做突破 064 4.2.1 找到合適的部門作為試點 064 4.2.2 如何理解數字杠桿點 065 4.2.3 《華盛頓郵報》是如何擺脫困境的 066 4.3 第三階段:局部同步 068 4.3.1 營造有利于變革的環境 068 4.3.2 數字化轉型背后的“組合拳” 069 4.4 第四階段:全方位同步 070 4.4.1 培養新一代IT能力 071 4.4.2 保持前沿性:與初創企業合作 072 4.5 第五階段:鞏固轉型成果 073 4.5.1 敏捷型文化如何賦能數字化轉型 073 4.5.2 警惕和應對顛覆性風險 074 4.5.3 寶潔:做持續的數字化轉型 076 第5章 升級創新:產業互聯網與中臺建設 078 5.1 數字化轉型升級:產業互聯網 079 5.1.1 什么是產業互聯網 079 5.1.2 產業互聯網有何價值和使命 080 5.1.3 打造產業互聯網的六大步驟 081 5.1.4 影子科技: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 083 5.2 中臺是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利器” 084 5.2.1 什么是中臺 084 5.2.2 以數據為核心的中臺管控 085 5.2.3 技術中臺vs業務中臺 087 5.2.4 中臺建設的三大原則 088 5.3 產業互聯網與中臺建設案例分析 089 5.3.1 愛馳汽車:依靠中臺加速創新 089 5.3.2 愷士佳:開發數字化營銷中臺 090 5.3.3 地產企業的雙中臺戰略 091 下篇 數字化為企業賦能 第6章 商業模式賦能:重塑商業價值 096 6.1 數字化時代,商業模式要簡單 097 6.1.1 調整和優化商業模式的元素 097 6.1.2 輕資產模式受到企業追捧 099 6.2 打造數字化商業模式 100 6.2.1 抓住藍海市場,提升競爭力 100 6.2.2 如何實現收入多元化 102 6.2.3 攜程:以創新之道謀求發展 103 6.3 改造商業模式的三種方案 106 6.3.1 善借外力:充分利用平臺基礎設施 107 6.3.2 自建平臺:挖掘資源和能力,打造“護城河” 107 6.3.3 雙管齊下:激發兩種方案的最大價值 108 第7章 組織管理賦能:變革響應能力 110 7.1 數字化時代的組織變革 111 7.1.1 數字化轉型推動組織變革 111 7.1.2 培養高價值的敏捷組織 112 7.1.3 跟著海爾學習組織轉型技巧 114 7.2 從控制型文化到賦能型文化 115 7.2.1 在內部建立清晰、科學的愿景 115 7.2.2 賦能化管理:管理者身份變革 117 7.2.3 奈飛的新型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119 7.3 大變樣的數字化辦公空間 120 7.3.1 開放式辦公空間有何魅力 120 7.3.2 溝通與協作工具必不可少 121 7.3.3 聯想thinkplus:會議智慧屏的魅力 122 7.4 出差管理要適應數字化轉型 123 7.4.1 傳統出差管理的弊端 123 7.4.2 “寄存賬戶”:獲取出行數據 124 7.4.3 進一步簡化報銷流程 125 第8章 生產賦能:構建現代生產體系 127 8.1 數字化時代的生產路徑 128 8.1.1 “產品→用戶”vs“用戶→產品” 128 8.1.2 孵化新形態與新物種 129 8.1.3 家居企業:價格設計先于產品設計 130 8.2 不可忽視的生產模式變革 132 8.2.1 打造完善、強大的工程體系 133 8.2.2 從普通工廠到數字工廠 135 8.2.3 引入先進的云系統 136 8.3 如何實現數字化生產管理 138 8.3.1 路徑一:用智能系統優化人員安排 138 8.3.2 路徑二:生產設備自動監測 139 8.3.3 路徑三:360°生產環境監控 141 第9章 營銷賦能:打造營銷新模式 143 9.1 數字化時代,營銷有新玩法 144 9.1.1 自動處理滯銷產品,優化庫存 144 9.1.2 引進虛擬試衣、VR眼鏡等數字化設備 146 9.1.3 大力發展無人零售 146 9.2 變革營銷渠道,精準觸達用戶 147 9.2.1 設計官網,展示品牌形象 148 9.2.2 技術型廣告為營銷賦能 149 9.2.3 掌握消費者的決策路徑 151 9.3 創新服務方式,打造極致營銷體驗 152 9.3.1 大數據讓服務更精準 153 9.3.2 數字化背景下的極致體驗 154 9.3.3 星巴克:文化體驗與新型服務設計 155 9.4 營銷數字化轉型之道 157 9.4.1 制定全觸點營銷戰略 157 9.4.2 如何做好移動營銷 158 9.4.3 “失聯”環境下的鏈接式營銷 159 9.4.4 快閃店:變革“即看即買”模式 160 第10章 供應鏈賦能:加強全局可視性 162 10.1 傳統供應鏈的三大痛點 163 10.1.1 需求的快速變化與不確定性 163 10.1.2 預測與響應能力亟待提高 164 10.1.3 缺乏全球化的外部協作 165 10.2 如何打造數字化供應鏈 166 10.2.1 建立補貨模型,實現智能補貨 166 10.2.2 使用靈活、多變的動態運輸網絡 167 10.2.3 整合資源,連接上下游企業 169 10.3 跟著數字化先鋒學習供應鏈轉型技巧 170 10.3.1 宜家:從設計模塊化入手 171 10.3.2 華為:打造“以用戶為中心”的供應鏈 172 10.3.3 寶潔:提出“千場千鏈”的目標 173 第11章 采購賦能:平衡投入產出比 176 11.1 數字化是采購3.0的基礎 177 11.1.1 從采購1.0到采購3.0 177 11.1.2 關于數字化采購的3個核心問題 179 11.1.3 如何實現數字化采購 181 11.2 解讀數字化時代的新型采購模式 183 11.2.1 模式一:共享采購 183 11.2.2 模式二:協同采購 184 11.2.3 小米的數字化采購方案 185 11.3 數字化貫穿采購流程 187 11.3.1 采購前期的電子招投標 187 11.3.2 采購途中的采購與合同管理 188 11.3.3 采購后期的財務結算協同 189 11.3.4 必備工具:FMEA控制采購風險 190 第12章 財務賦能:升級財務洞察力 191 12.1 財務轉型是大勢所趨 192 12.1.1 財務轉型的價值與必要性 192 12.1.2 實現財務數字化有哪些難點 193 12.1.3 如何做好財務轉型 194 12.2 數字化財務的核心是共享 195 12.2.1 財務共享的發展趨勢 196 12.2.2 在企業內部建設財務共享平臺 197 12.2.3 現代化的財務思維模型 198 12.2.4 物流企業的共享財務系統 200 12.3 數字化轉型之稅務變革 201 12.3.1 無紙化入賬成為現實 201 12.3.2 打造稅務共享服務中心 202 12.3.3 稅金管理模式是如何變革的 203 12.3.4 OCR掃描與電子發票助力財務轉型 204
ISBN:978-7-122-43165-3
語種:漢文
開本:16
出版時間:2023-08-01
裝幀:平
頁數:205